危害化学品意外事故的灾害的发生,其特性往往伴随大型的火灾爆炸,需第一时间紧急疏散、进行周界区域的出入管制,同时,还有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患待援送医、瞬间高浓度泄露或排放,造成人员中毒、皮肤腐蚀、呼吸道刺激等急性症状,抑或长期健康影响;而泄露逸散的化学品流入河川、土壤,化学品燃烧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则将会进一步衍生出环境污染问题。
回顾2015年8月12日发生在天津瑞海危险品仓库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当时造成上百名人员罹难,半数以上也都是公安民警、消防人员。此外,今(2018)年4月28日在台湾桃园平镇敬鹏印刷电路板工厂火灾意外,不幸造成6名消防员殉职、2名泰国移工罹难,也再次引燃了厂场化学品、危险物品管理缺漏的诸多议论。
面对这种大型化学品灾害的应变决策,必然是以人命安全为首要原则,现场要抢救保护的人命安全有两种,一种是「非应变人员」,指的是被灾害波及的受困人员、一般民众,获救与否总是媒体舆论关注焦点。而生命安全同等重要的另一群人「应变人员」:冲锋陷阵的消防人员、警察、紧急应变小组等,如何避免二次灾害,收集观察现场危害资讯,评估现场风险,保护应变人员的生命安全,更是事故现场救灾指挥要优先考量的关键!
其次,危害物质灾害现场抢救的标准作业程序可以用H.A.Z.M.A.T.原则,作为事故现场指挥的指导方针:
危害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 一般危害辨识
(1)视现场状况保持适当安全距离,并确认灾害现况,包括:致灾物种类、数量、特性、泄露或燃烧情形、死伤人数等。
(2)于不明状况时,保持适当安全距离,注意泄露征兆(异音、异色、异味),并请求主管机关、致灾物侦检单位、事业单位及业者到场,以确认致灾物潜在危害等资讯。
- 涉及化学物质运作的工厂、作业场所的危害辨识
(1)注意储槽周围告示板上所载资讯及容器上贴附的危害标示。
(2)向负责人或关系人询问现场及邻近区域危害性化学品种类、数量,并索取安全资料表。
- 装载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运输途中的危害辨识
(1)注意车身或容器上贴附的危险物品运输标示。
(2)向司机或押运人员索取危险物品通行证或危险物品道路运送计划及安全资料表。
(3) 向运输公司或高速公路、公路或铁路管理机关查询危险物品资讯。
- 现场抢救人员于参考、使用上述相关资讯时,应持质疑保留的态度,除检视标示事项外,并应注意其他佐证资料。
行动方案(Action plan)
- 选择由上风处及适当位置集结接近,进入灾害现场前,并应了解所面对的潜在危害;未确认或不明物质具可燃性者,严禁所有引火源;如无适当安全的个人防护装备器材,不贸然闯入。
- 部署时以人员安全为首要考量、以人命救助为优先、以控制火势及阻却延烧为原则。
- 危害性化学品灾害处理过程,处理「对」比处理「快」重要。
- 不采取任何超出自身训练范围的行动。
- 通报现场状况,多方寻求支援;于衡量全盘状况后,再依现场可用资源,规划具体行动方案,据以实施。
区域管制(Zoning)
- 迅速划定初期管制区域,并请警察单位进行交通管制,必要时由乡(镇、市、区)公所、村(里)长、干事协助警察、消防等单位疏散管制区域内的人车,以降低危害性化学品对民众及抢救人员的危害。
- 初期无可供判断的致灾物资讯或侦检仪器数据资料时,初期管制区域得参考紧急应变指南,或由指挥抢救人员根据事故现场建物特性、高度、街区等可能影响范围、程度及是否可及时疏散、撤离等因素决定管制范围的大小,并视风向及灾情发展适时调整。
- 管制区域的视灾害情况,划分如下:
(1)热区(又称污染区或禁区,一般以红色标示):为事故地点周围可能遭受污染的区域。
(2)暖区(又称影响区或除污区,一般以黄色标示):为热区与冷区间缓冲区域,主要功用为除污。
(3)冷区(又称安全区或支援区,一般以绿色标示):为未受污染或已除污的区域。
- 指挥站应设于冷区及上风位置;民众、记者则在冷区之外。
- 对于出入管制区的抢救人员应记录管制,并禁止未穿着适当防护装备的人员出入管制区域。
建立管理系统(Managing the incident)
- 为使现场抢救各项任务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必需建立指挥管理系统。
- 初期现场应变指挥官原则由最先抵达事故现场的救灾人员担任,若为消防人员,则由消防分(小)队长,或由消防局指定人员担任;待主管机关或地方政府灾害应变中心指派人员到场后,指挥权随即转移,并配合后续应变任务。
- 如有环保、劳工安全、工业安全、毒性化学物质管理、管线等专业人员到场,原则上现场由专业人员提出抢救方案、抢救人员于装备、器材、训练许可的情形下,配合抢救。
请求支援(Assistance)
遇有较大规模危害性化学品灾害,且抢救超出当地消防单位能力者,得向相关单位请求支援。请求支援项目包括抢救及侦检人力、装备、相关学者、专家、技术、资讯等。
善后处理(Termination)
- 抢救过程中,如被救出人员送医,或抢救人员因故须离开热区、暖区时,应执行除污程序。
- 配合主管机关全面检视灾害现场,确认无人员待救及火势完全扑灭。
- 为避免消防车辆及救灾设备二次污染,有污染可能性时,应于离开现场前进行除污。
上述H.A.Z.M.A.T原则要能有效执行,必须在公司例行的紧急应变演练活动中,针对各级人员角色的任务进行模拟排演。虽非实施演练就能在灾害时完美应变,而是在参与演练活动的过程中,实际走过疏散路线、操作应变器材设备、进行人员紧急救护等过程,反思有待改善的问题,也透过练习内化成自主反应,增加意外当下自救、互救的可能性。